土壤改良剂研究发展趋势展望
目前土壤改良剂已广泛应用于退化土壤的改良,其改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保水保土能力;增强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提高土壤肥力;②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酶活性,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强植物的抗性。③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Pb、Zn、Co、Cu、Ni等的迁移能力,抑制作物对重金属吸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①天然改良剂改良效果有限,且有持续期短或储量的限制等问题。②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高成本以及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③单一土壤改良剂存在改良效果不全面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等不足之处。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使单体连接到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上,研制出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这类改良剂可克服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使用持续期短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成本高的不足。目前已有关于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的报道,如以丙烯酰胺和凹凸棒土为原料合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对土壤等物理化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其综合性能优于单一聚丙烯酰胺[97]。这种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的配方、合成工艺、改良效果和改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待开展。
以天然材料(特别是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研制新型多功能土壤改良剂进行低产土壤的改良是目前土壤改良剂研究的热点,但如何控制废弃物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待进一步探索。将不同改良剂配合施用特别是生物改良剂与工农业废弃物的配合施用,无机固体废弃物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配合施用等近年来引起较多研究者的关注,但不同改良剂配合施用的方法及改良效果和改良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